2023-12-28 12:30:01   新闻资讯

14岁奥运冠军横空出世,一跳震惊世界!别再夸她天才,拜托了

Date-2023-12-28 12:30:01
新闻资讯
14岁奥运冠军横空出世,一跳震惊世界!别再夸她天才,拜托了:
文 | 茱莉

01

这两天,全网被一个名字刷屏,她就是全红蝉。

2007年在广东湛江出生的小姑娘,今年刚满14岁,

7岁被选入跳水队,11岁入广东省跳水队,

13岁入选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不到一年时间,

她就凭实力站到了奥运赛场,

作为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

5次入水,3次满分,奥运赛场上史无前例的成绩!
电视解说直播过程中,接连用“天赋异禀”“奇才”等词形容她。

毫无悬念夺冠后,全网直呼:

她就是“标准答案”。

全红蝉时代到了!

就在全网疯狂夸赞这个00后小姑娘的时候,

全红蝉省队教练何威仪的一句话将天才拉回人间。

他没有否认天赋在其中的强大作用。

只是带着对爱徒的疼惜说:

“希望媒体不要过于强调她的天赋。

她是跳水队同龄人中最刻苦的那一个。

每天都要练习400多跳。”
400跳意味着什么?

央视记者杨烁曾这样解释:

跳水如撞墙,视网膜脱落、腰椎间盘突出很常见,

手脚肩膀也都极易受伤,

奥运冠军施廷懋更是每届大赛前吃止痛药出战。”

这样的描述,听着都疼!

何况一天要重复几百次?!

那是多么惊人的努力跟付出!

比赛结束后,全红蝉接受记者采访:

“我还没去过游乐园,动物园……”

“奥运结束想去抓娃娃。”

“现在我特想吃辣条。”

“我的妈妈生病了,我不知道她的了什么病,我只想赚钱给她治病,因为家里需要很多钱才能治好她的病……”

这分明是一个乖巧到让人心疼的孩子呀!
对于出身寒门的全红蝉来说,

懂事是她唯一的选择;

奋斗是最靠谱的路。

这世上哪里有平白无故的横空出世,

再优质的宝石,

也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拥有夺目的光彩;

天赋再好的孩子,

也要经过汗水和泪水的洗礼,

才能够换来质的飞跃。

时间从不偏袒,

亦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拼搏的人。
所以,真的不要过度神化这个14岁的新晋跳水冠军!

当我们过于强调天才,

其实就否认了她和她身后的团队呕心沥血的付出,

同时也把她的成功变成了玄学。

何止全红蝉呢?

每一个走向冠军奖台的运动员,

无不是天赋加努力加一群人的默默付出才能培养出来的。

总是有赢也有输;

总是有高光时刻也会有失误。

总是有血有泪并且一定有那么一段漫长的、且充满煎熬的历程。

读完下面这些小故事,

你或许会意识到,

连天赋惊人的奥运冠军,

为了成长都要得到这么多的帮助、支持和历炼才行,

何况我们的孩子呀……

02

她是我们的举重冠军李雯雯,今年刚刚21岁。
8月2日的东京,她以碾压的姿势,

漂亮地赢得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奥运冠军!

看到她比心,心里忍不住升起特别温柔的感觉。

而在看过纪录片《逐梦东京》后,

我似乎明白了她身上那凶猛又温柔的气质,

到底来自何处。

下面是她和教练张国政的对话:

张国政:“咱们要不起一把180公斤?”

李雯雯:“那行吧,起一把。”

成功后,张国政又试着引导:

“要不185也试一下?”

李雯雯:“那就试一下。”

再次成功后,李雯雯懵了:

“我怎么就举起来了?”

张国政:“你想想怎么起的,是不是慢慢哄着起的。”

非常有趣的对话!
一个好的教练,

太知道运动员的苦和不容易,

他们会给运动员很多的爱、信任、支持和鼓励,

绝对不会居高临下:“你必须要……”,

更不会蛮横指责:“别人都能,你为什么不能?”

而是会根据他们的年龄和个性特点,

为他们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小目标,

一步步引领他们走向一次次的胜利。

张教练对记者说:

“雯雯你就得哄着她,就像逗小孩一样要鼓励”

这样的话,怎么听怎么有爱!

奥运冠军都需要这样的鼓励,

何况我们的孩子?

03

跟苏神合影的这位美国大爷,名叫兰迪·亨廷顿。

他是名将苏炳添的主管教练。
早在2014年,

苏炳添陷入运动生涯低谷期,

一度想要退役的时候,

他遇到了兰迪。

此后,苏炳添放弃了以往一味用力训练的策略,

改为从技术细节上抠自己的每一个跑步动作。

正是在兰迪的有效训练方法指导下,

苏炳添走出低谷,最终实现自我的巨大突破。

2018年,兰迪就信心满满地表示:

“苏炳添能跑9秒85,他有这个实力!”

时间来到2021年8月1日,苏炳添9秒83跑进决赛,

一跑封神!

并在决赛中排名第六,创造历史!

全国上下为之沸腾!
赛后,兰迪在为苏炳添感到骄傲的同时,

又不无自责地开始复盘比赛,

从战术上找原因
作为一个专业的、有担当的教练,

兰迪无疑从战略战术上给到了苏炳添极大的帮助。

当运动员自我怀疑时,教练的信任和鼓励是巨大的安慰。

当运动员陷入迷茫时,教练的指引和帮助更是可贵。

一次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提升,

或许就是老将苏炳添在32岁的年纪,

还能够来到东京奥运,并一战封神的原因吧!

育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孩子负责认真学,老师负责认真教,

家长负责帮孩子建立起好的习惯、寻找好的方法,

就像运动员就负责努力训练,

而教练则负责帮运动员找到合理训练技巧,

恰当调整训练方法。

大家各司其职,共同配合,

结果才能事半功倍。

连顶级运动员都离不开方法上的指引,

和一次次进步的激励,

何况我们的孩子呢?

04

这是贾一凡(图左)。
她和陈清晨(右)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决赛中摘得银牌。

在国羽不被看好的情况下,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远超预期!

不仅如此。

比赛结束后人们还发现,

24岁的贾一凡表面上是一位羽毛球女将,

日常生活中却是个宝藏女孩。

她喜欢搜集各种小猪玩偶。

喜欢篮球、攀岩、钢琴、绘画。
贾一凡在攀岩
贾一凡展示钢琴

她心中甚至还有一个女团梦,有时间就会拉着队友跟着视频学。
这样有趣的女孩,有一双智慧父母。

在羽毛球上,父母从不施压,

只告诉女儿:

“打羽毛球不是唯一的选择,

人生也不止一种选择。”

他们只为她提供必要的支持,

剩下的,都交给女儿自己去做决定。

这样的教育态度下,

贾一凡从不会过分患得患失,

她的心态总是很稳,

赛场上有颗大心脏。

心理学专家曾奇峰这样说:

“教育就是留白的艺术。

做父母最难的,

不是为孩子做什么,

而是忍住不为孩子做什么。”

父母做的少了,

孩子的机会就多了。

只有当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时,

孩子们的人生路,才走得足够坚定,

又足够酣畅淋漓。

说到底,

留白和自由选择的快乐,

强大如贾一凡都需要,

我们的孩子又何尝不需要?

05

2016年,

被伤病折磨的马龙被媒体问:

是什么让你28岁了,还站在赛场上?

马龙说:首先是因为喜欢吧
1988年,

也曾有人问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列德曼:

科研那么苦,

收入又少,

一辈子可能也熬不出来,

那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去做呢?

列德曼答:因为获得新知的喜悦是别的东西无法比拟的。

针对运动员们和科学家们的选择,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解释过:

人其实不是理性的动物。
有奖励,感到愉悦的刺激,
人的大脑才会更倾向于朝着那个方向持续做决策。
也就是说,

当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

有人付钱给你做,

求着你做,

你做得好还能收获强烈的满足感、自信心以及鲜花、掌声……

谁不乐意做呢?

这,可能就是科学家们以及奥运冠军们能够不怕吃苦、

反而“乐在其中”的原因吧!

还是邓亚萍说的好:

很多人觉得我能吃苦,

可是我觉得我并没有那么苦。

作为父母,

我们能够为孩子做的,

或许也就是帮他们积累“没那么苦”甚至还有点“愉快”的感觉吧!

如果你看重孩子的学习,

请试着帮孩子多积累“对学习的愉悦感”。

如果你看重孩子此生的快乐,

那么请试着帮孩子多积累“对生活的愉悦感”。

请一定记住,我们的大脑并不是理性的大脑。

对孩子吼一万遍“你应该、你最好、你必须、你怎么不……”,

不如牵着孩子的手,

温柔地带他体验一次:

“原来我可以,

原来苦完了,这么甜。”

——End——
来源:茱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俩孩妈妈,凯叔讲故事资深主笔。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资讯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