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 06:30:01   新闻资讯

2019 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 3:0 塞尔维亚,第十次夺取世界冠军,你有什么想说的

Date-2024-05-20 06:30:01
新闻资讯
2019 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 3:0 塞尔维亚,第十次夺取世界冠军,你有什么想说的?:不请自来,你女排还是你女排!

在刚刚结束的2019女排世界杯倒数第二轮比赛中,中国女排直落三局,战胜塞尔维亚队,豪取十连胜,并提前一轮卫冕女排世界杯,这也是在三大赛上的第十次登顶(奥运会3次、世锦赛2次、世界杯5次)。

中国女排,已经不仅是一支队伍的称呼,更成为了一种精神图腾。

围绕在这个图腾周边的,当然有团结、奋斗、吃苦耐劳等等精神品质,但这绝不是女排姑娘们独树一帜的特别,她们还是快乐、坚韧和无拘无束的。

回顾过往的不同年代,女排都以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引领人心,来到了这届世界杯,这种精神力量更是穿透球场,直击每一个人。

这束光亮来自何方?

80年代:亮光

传奇开启于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

比赛采用单循环制,此前已经获得了六场胜利的中国女排在决赛场上遇到了东道主日本队(从1977年起,排球世界杯比赛就落户在了日本),使得这场比赛成为了势均力敌的鏖战。

五局,2小时5分钟后,袁伟民所率领的女排以3—2的比分力压日本,获得冠军,成为中国在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队伍中的首个世界冠军。

比赛当天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有报道记录说,“整个国家都安静了下来”。

在彩色电视都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人们就紧张地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央视解说员宋世雄的声音,是一代观众的集体记忆。

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女排3—2力压日本,获得冠军
夺冠的消息传来,掩藏已久的激情和自豪感喷薄而出。女排精神横空出世,那夜北京街头万人空巷,女排成了惟一的话题。赢球之后,激动的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彻夜狂欢。

1981年,是市场经济改革和打开国门的初期,意识到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在地让不少人失落和彷徨。那时候人们还带着贫困与饥饿的记忆,相信体育兴则国兴,中国排球队苦战赢下冠军,给社会打了一针兴奋剂。

更鼓舞人心的是,日本曾经是中国队的老师,这股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的新势力,在名教练大松博文的教导下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东洋魔女”,这位教练的行事风格以“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著称。当时的中国排球队还专门邀请他来华一个月协助训练。

没想到成了“学生”击败“老师”。

日本女排主教练大松博文以其严格的训练方法而闻名。1962年带领日本夺得世界冠军后,大松带领该队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
这样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脱胎于艰苦的条件中。中国男排前国手石永鸣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男女排是同期同地一起冬训的,他对漳州训练基地的艰苦条件还有深刻印象,“不能天天洗澡,一个星期只能洗一次。三个训练馆,只有一个是木板地,其他两个都是沙土地,其中的一个还是用竹子搭的棚顶。”

但中国排球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80年代也由此称为中国女排的腾飞年代,这个年代所延续的光亮,还在一点点地传播。

不久前,以女排为原型的同名电影《中国女排》正在筹备,饰演郎平的主角是巩俐。她在训练场上记录郎平实际工作的片段,还在微博上引起了一股热议。

导演陈可辛表示,想要拍这部片子的原动力来自于40年前的女排情节。1978年曼谷亚运会的时候,16岁的陈可辛就坐在场边观看比赛,那时候郎平18岁,是她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上亮相。“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这位导演感慨。

1984年8月7日,美国洛杉矶,第23届夏季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以3:0战胜美国,中国选手郎平、杨晓君和杨锡兰正在庆祝她们赢得了金牌
由这届世界杯所释放的士气从此喷薄,在随后的1982年秘鲁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再度夺冠。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的第一个“五连冠”,这给刚刚打开大门进入世界的中国体育,鼓舞了信心。

90年代:低谷有时

开启了繁盛期的中国女排一路高歌,大家都在畅想这支队伍的美好未来。但现实是高潮来得快,去得也快。

低潮始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半决赛遭遇苏联女排,三局比赛只得到了11分,还有一局以0比15的尴尬比分结束,以此为标志,女排结束了其最辉煌的时代。

老女排合影
90年代前后,随着郎平、梁艳等名将相继退役,中国女排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1989年的第五届世界杯和1990年的第11届女排锦标赛均卫冕失败,女排走入了黯淡的时刻。

1995年,受恩师袁伟民的委托,郎平放下了在美国的家庭生活,执起了中国队的教鞭。此前,她已经是极为成功的运动员,接近50%的扣球命中率让她拥有了广为人知的“铁榔头”称号,她在网前跳跃而起,大力扣球的形象甚至被印上了邮票。

出任主教练后的“铁榔头”收敛起做运动员时的霸气,转型成为智慧与视野兼备的伯乐,将中国女排从困境与低谷中一步步牵引上升:95年世界杯的第三名、 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银牌、98年世锦赛的亚军。当时古巴女排一枝独秀,拥有绝对的实力,中国女排从低谷爬起,有如此成绩,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高强度的工作让原本就带有伤病的郎平身体愈发不济。执教过程中她多次昏厥,有时候晚上一点睡下了,她还会爬起来研究比赛录像。医生在给郎平做手术时,发现她的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的水平。

郎平(深蓝色)在1998年第13届亚运会上执教中国队
郎平的首次执教生涯只持续了四年,始终未能带领球队重夺冠军的她在1998年辞去了该职位。

女排精神经过数年的沉淀,在陈忠和时代归来。悉尼奥运会后他坐上了主教练的位置,大胆任用新人,队伍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中国女排夺冠;
2003年,中国女排接连夺得瑞士女排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亚锦赛等冠军,并在第九届女排世界杯中以全胜的姿态勇夺冠军。

此时,中国女排一扫持续了十几年的低迷士气,用丰收的成绩宣告回归。

2019:快乐女排

2013年4月25日,郎平二度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这时候的郎平,比18年前更加成熟,她从美国学校学习体育管理以及执掌美国国家队的经历中,受到了浓厚专业素养的熏陶。正如她在留学之初所定下的目标,“学点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拥有更大话语权的郎平引入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她为球队聘请了体能教练,还组建了有美国名医加盟的医疗保障团队。体能教练雷特·拉尔森记得,他和郎平第一次见面,就收到后者直率的“交待”:我完全不懂得如何做体能力量训练,我就把脑子专注在排球训练上,“身体力量的训练就直接交给你了,我不会来做任何的干预。”

曾经,蹲杠铃是女排队员训练力量的传统科目,但在美籍团队入驻中国女排后,这一损害膝盖的练习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科学体测和根据体测制定的私人训练计划。

郎平真正希望的,是通过国家队给各个俱乐部进行规范和引导,对于训练体制的问题,她直言不讳地指出“训练不科学,专业化太早了。我们有些队体能训练就一两种,有些小孩的骨头都没长好呢。”

这位主教练一直倡导保护运动员,她坚决不要队员带着重伤上阵。

不仅是科学训练,还有目光长远的执教计划。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12人名单公布时,大家都很意外老将曾春蕾的落选,她过去三年都是郎平麾下的主力接应,去年曾以队长身份率队重夺世界杯冠军,此番却榜上无名。

郎平选择了19岁的小将龚翔宇代替她的位置,成为了奥运阵容里唯一没有参加过三大赛的队员,这个做法曾经受到质疑,但是郎平力排众议,她的理由是:不仅要为里约考虑,还要为东京奥运做储备。让年轻球员见见世面,很有必要。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中国队击败了塞尔维亚,重返世界之巅。

2016年8月20日,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V打败塞尔维亚夺冠
赛后,郎平透露原本的目标只是拿奖牌,“最好不要去设计结果。队员的技术不是最好,可以用女排的作风、用团队间的相互弥补在比赛中画一个圆。”

这个圆,成为了女排精神最新的注脚。

场下,郎平不再视她的队员为硬邦邦的运动员,而是真正的普通人。国外比赛时,她允许队员去逛街购物,在国内她们还会一起参加综艺,参加手机直播互动。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女排队员,总是笑容可人,永远灿烂。

跟我们所熟悉的专注于纪律和繁琐规定的运动员面貌,仿佛焕然一新。

“在场上就打起120%的精神,下了场,还有自己的人生。”前任队长惠若琪这样总结

快乐的精神从场上蔓延到了场下,体育竞技发展到2019年,我们开始从中国女排的精神中重新思索其所赋予人们的意义。

郎平自己说,是从拼了命想拿冠军到享受排球。

1984年奥运会的时候她阑尾炎发作,痛苦不堪,作为主力的她只能忍着,后来回国做手术,医生告诉她再耽误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到2008年她接受采访,心态已经变成了“奥运会就是个大Party(聚会),平常最重要。对于排球,我投入了三十多年感情,终于开始学习释放自己,去享受其中的乐趣。”

此次世界杯比赛中,观众们都能注意到,每场比赛胜利的关键,都在于球员的战术配合,以及教练的屡次现场调整,它们共同造就了一场场胜利。

新的女排精神,更加科学,健康和自由,让我们重新尝到了竞技体育的快乐滋味。这种快乐非常纯粹,感染着每个爱女排的人。

作者 | 莫奈

相关资讯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