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4-05-10 00:30:01
新闻资讯
《夺冠》:中国女排和它背后承载的时代:2020年的第一张电影票,献给了《夺冠》。
年初准备上映时,电影名字还叫《中国女排》,当时我就决定要去看这部电影,毕竟有陈可辛+巩俐+黄渤这个黄金组合,还有女排队员本色演出。
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从小到大只喜欢看中国女排赛事的忠实观众+粉丝,我对中国女排,是深有感情的。
尤其是去年的世界杯,中国女排豪取11连胜,对于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的球迷来说,那种强烈的自豪感和大写的服气真的是油然而生。当时又正好赶上70年国庆盛典,它的整个意义,瞬间远远超越了单纯的体育冠军而已。
对于国人而言,《夺冠》是承载着众多期望的。但目前来看,各方的评价是褒贬不一,有点两极化,在我看来,倒也很正常。因为“中国女排”这四个字所代表的含义,无论是它跨越的年代,它创造过的奇迹,国家意志和精神领袖对它的影响,都极其深远厚重。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无论改编还是纪实,尺度都非常难把握好。
不过,作为一个球迷和看过电影的人,我觉得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定义《夺冠》是比较难的。它无法归类于传统意义上的叙事电影,也不是简单的主旋律情怀片,更不能定义为普通的女排宣传片。再加上被排球行内人士实名投诉重新剪片的缘故,它的部分剧情变得突兀隐晦,导致了成片效果有些断裂和别扭。
但我还是有被感动到。
它的结构,是非常分明的三个时期,也正因为太分明了,显得没有内在连贯性。可是,我觉得它做得最好的地方,是能够通过女排将它背后的时代象征呈现出来,它的根基,有着很大的承托力。
70,80年代,因为没有科学和技术支持,所有人完全靠意志和机械的苦练,而且还背负着巨大的国家和集体包袱。仿佛人变成了没有感情,不知疼痛的机器,只知道重复和突破,拿冠军是必然的责任和义务,而其中的人怎么样,完全是被忽略的。它的整个感觉非常坚硬和沉重。唯有在拿到世界冠军的那一刻,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翘首以盼,人声鼎沸摇旗呐喊,才使所有的艰辛显得有意义。
对于这一段,我的整个观影感受是极不舒服的。但当我过后回想起这一段的情节,我觉得有它的合理性。那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时代,当时的贫瘠和落后,就是需要靠集体的荣誉来提升民族的自信和士气。不必去否定这个时代阶段的生硬和单一。在一个还在追求温饱和自立阶段的国家里,谈个人存在感是毫无意义的。
90,00年代,算是我比较熟悉的阶段,当时已经开始喜欢在奥运会追看赛事了。那个时代,有过拿奥运冠军的高光时刻,但更多的时候,是波动起伏和青黄不接。那种持续的,出彩的时刻特别特别少,无论教练还是队员,都显得面目模糊,毫无个人标识,看的更多还是集体的合作。
这个时代,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更多娱乐的选择权,中国女排争冠不再是人们眼光的焦点。所以,电影里对这一段的着墨是比较短的,更多是在为奥运会输给郎平执教的美国队后,郎平回国接棒做剧情的铺垫。
但这一段有一个很不错的细节,当赛点到时来,郎平对美国队员只说了一句话:I have nothing to say, it is your game.(我没有什么需要说的,享受你们的比赛吧。)Game,一语双关,可以用来形容比赛,也可以用来形容“游戏”。美国队员随之而来的那种欢喜雀跃,会让人感觉到她们是在享受一场体育游戏的终局胜利而已,和我们还在苦苦追求体育荣誉的感觉,形成强烈对比。
郎平时代,是我觉得最好的一段。不仅仅是因为我对这个阶段最熟悉,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个阶段里的时代和个人意识的转变都有非常具象和细节的展现。体育夺冠不再承载着整个国家的眼光和重量,那种为了一场冠军比赛全国观众守在屏幕前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同时,郎导带来的体育理念和训练模式完全颠覆传统,极其挑战集体权威。在她的模式下,拿冠军不再是队员从事体育事业的唯一目标,她强调让队员享受体育,获得营养支持,拥有私人生活。
这里有一段台词是非常重要的,她说:
“上一代人都背着沉重的包袱,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强大,不自信,太需要一个冠军来取得其他方面的胜利了。等我们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当作比赛的唯一价值。我有责任帮助你们,享受体育本身,好好地去打球。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你们应该打出你们的排球。”
这段话,完全是整个电影主题的点睛之笔。
另一个侧面,新时代下个人的标签和意识也开始显现了,即使是作为队员,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表现和个人选择权。她们不再有苦哈哈的练球意志。她们开始可以代表自己,不再只是集体里的一个模糊不清的螺丝钉而已。
我很喜欢一个片段,80后和90后的两个队员玩一个游戏,互相猜对方现在心里想的是谁。
90后的丁霞先猜:女的,排球的,郎导。
徐云丽:对。
丁霞:那你猜猜我想的是谁。
徐云丽:你自己。
丁霞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徐云丽:这就是我们80后和你们90后的区别。
一个小小的片段,已经全然体现出两个时代的性格差别性有多天壤之别。
影片的最后,是16年奥运会中国战胜巴西实现逆转的那一场淘汰赛,当最终成功摘冠的那一刻到来,影片的整个视线只落在了女排队员们的身上,终于把体育的胜负,真正的归还给她们自己。
当如今我们在呼喊:女排精神” 时,还是有寓意着国家和集体的重要性,无需否认和回避,但也不必全然否定和反感。女排,本身是一项集体性体育活动,当在参加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赛事中,它依然有代表着集体意识的象征性,这一层意义对于任何国家都存在。
这也是《夺冠》最难平衡的地方。如果,仅仅把中国女排拍成主旋律片和鸡血鸡汤片,其实是更为容易的。但事实上,它想要表达的更多。因为现实中的各种限制,很多切面也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深入。但在新时代下,”女排精神” 不再只是狭隘的国家荣辱,而更多在强调一种叫做凝聚力的东西,这是所有集体合作的精神基础。而这,是《夺冠》这部影片想传达给观众的精神内核。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简字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