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 06:30:01   新闻资讯

女排夺冠了,到底大家都在说的女排精神是什么?

Date-2024-05-03 06:30:01
新闻资讯
女排夺冠了,到底大家都在说的女排精神是什么?:
我认真看了本站上关于女排精神的回答,发现根本没有……这可能是唯一一条认真回答女排精神的文章

中国女排夺冠了!
作为一个脑残粉,我真的太激动了!
我一个早上都在刷啊刷啊,看大家哭得稀里哗啦,自己也在一边默默流泪(我不会告诉你,我是从最后一球落地就开始哭的)。

可是刷着刷着,看到一些大号写的文章,真心有点不爽。
一个劲地神化郎平也就算了(毕竟郎平也是我的大神),但在写郎平有多专业的时候,为什么非得要贬低“女排精神”?

将“女排精神”当作80年代的“精神胜利法”,当作“心灵鸡汤”,把它和郎平的科学管理方式、专业精神对立起来。
写这些话的时候,你们确实是有看过郎平的采访?
郎平在夺冠以后已经一再强调,面对强队,我们能赢下来,靠的就是一分一分拼下来的女排精神。
郎平在微博第一时间发的文字,也是“感谢代代相传的女排精神”
她好像并没有像你们说的那样,那么看不起“女排精神”啊。
而且,当你们把“女排精神”和心灵鸡汤相提并论的时候,真的有搞懂在女排队伍里传承30多年的女排精神是什么内涵吗?
它可不是像口号一样空洞的“顽强、拼搏”精神,而是一代代女排球员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是中国女排30多年的故事。

在35年前,中国女排在女排世界杯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女排精神这词就出现了。

它的创造者,是郎平这一代的女排球员和袁伟民教练。
当时,袁伟民受到《哥德巴赫猜想》一书启发,觉得陈景润在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依然解开了这个数学谜题,靠的就是一个字“迷”。

于是,袁伟民就将这股“迷劲”带入中国女排,要求队员对排球极度专注和热爱。

就好像训练的时候,袁伟民就要求队员拼劲全力。
他是第一个将男性陪练员带入训练课的教练。当时,男陪练站在三米的高台上,对着女排球员拼命地往下砸,球员就要把这些又重又沉的球一个个接回去。

不要以为这个训练方法很灭绝人性, 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郎平到了现在还在用类似的方法训练球员。

△中国女排训练站在桌子上扣球的男陪练

另一方面,袁伟民要求球员在比赛中极度专注,无论对手是强还是弱都不能松懈。
在1980年一次和日本的友谊比赛中,袁伟民发现实力占优的中国队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才奋起直追,对比赛不认真。
为了让队员记住这个教训,袁伟民在赛后把所有球员都留下加练,一直练到深夜十二点才离开。
为了球队团结,袁伟民总是刻意在训练中增加教练的仇恨值,让队员有一颗共同“斗”教练的心。
比如他规定如果有一个球员练不好,就要全队陪同。于是,会有很多想郎平这样比较好的球员,主动申请陪练,帮助那些没达到要求的队员过关。
排球是一个团体运动,一个人不行,整个团队都有问题,这就是袁伟民培养球队革命友谊的方法。

其实从袁伟民的魔鬼训练方式中就可以看到,女排精神就是他训练中一再强调的“拼”“专注”和“团结”。

说出来好像很虚,但因为训练中每一天都是这样要求的,所以当时的女排球员都能这样自觉要求自己。
在1981年的世界杯比赛上,崴到脚的张蓉芳一直坚持比赛,还帮中国队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有很多外国记者问袁伟民,到底你给张蓉芳吃了什么药,袁伟民说:“灵丹妙药恐怕就在咱们队员的意志”。

就是凭着这股在日常训练中锻炼起来的意志和扎实的技术,中国女排连续拿下了五个世界冠军,创造了纪录。

你们说这是特殊时期搞出来的“精神胜利法”,已经过时了?
但每一次中国女排有突破的时候,无论是教练还是球员都会一再提起这种“精神”。
就好像2004年在奥运夺冠的“黄金一代”,带队的陈忠和就是用“女排精神”把中国女排拎出低谷。
曾经在袁伟民时期做过男陪练的陈忠和说,当他2001年接手这支中国女排,发现她们的训练非常的松懈。
“以前我们能拿五连冠靠的是实力基础和拼搏精神,但现在的球员,连我的扣球都接不起来,要说输球恐怕就输在其中。”

为了将训练质量提上来,陈忠和不仅准备了一系列的“魔鬼式训练”。

还多次强调,女排球员就要“吃下别人吃不下的苦”。

“因为我们的身体素质不如欧美球员,基本技术也不如女排球员,要赢就必须在别人休息的时候,用更加刻苦的训练来弥补。”

“吃别人吃不下的苦。”
这就是陈忠和在2000年对“女排精神”的延伸。
别以为这句话很变态,到了郎平这里,训练核心其实还是跟袁伟民和陈忠留下来的——拼。
在郎平2013年接手女排的时候,郎平就说过,因为训练不到位,球员的基本功差得不得了,上任第一件事,郎平就是狠抓基本功。
怎么抓?当然也是拼了命地练啊。
郎平说,他们训练分三堂课,早上三小时,中午三小时,晚上还要加练,加练完还看录像,学习外国球员的技术。
“他们是看录像看到吐了,因为基本功太差,基本上都要学别人的。”
郎平其实也沿用了袁伟民的一人不达标全队陪练的方式,只是没有袁伟民那么很而已。郎平也说,后来很多球员看到有一个人不行,都会纷纷留下来陪她一起练。
郎平自己也说,虽然现在训练没有以前那么狠,但我们也是很努力的啊。
“我们的训练态度和韧劲都很不错,哪怕能力不能跟欧美强队比,但是我觉得整队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我觉得就很好。”
当然有人会说了,郎平不在的时候,我们也强调“女排精神”啊,不是也赢不了吗?怎么郎平来了,我们就好了?这背后靠的不是她在美国学的那一套先进技术吗?
是的,郎平确实带来了科学的训练方式,减少了高强度的负重深蹲练习,此外,在技术分析上也做得很到位(以前采访女排联赛就知道,郎平是唯一一个有数据分析师的教练)。
但是,能把中国队带出来,不仅仅是这些,还因为郎平本人就是“女排精神”的最好代言人。
浑身伤痛的郎平,在奥运前每一天,都会亲自带着球队进行三个小时的加练。
晚上球员休息了,郎平还会看录像,分析对手还有战术设计。

他的老公王育成就说,郎平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郎平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极致,跟其他教练都很不一样。(郎平真迷弟在此!)

王育成的这句话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做什么事情都拼劲全力,不就是袁伟民时期开始的“女排精神”吗?
正因为郎平不像其他教练一样,只是把“女排精神”当作口号、当作鸡汤拿来麻痹球员,而是身体力行地做着这件事,才会让其他球员体会到什么叫“老女排精神”啊。
朱婷就说,进入国家队以来,学习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习了“吃苦耐劳的女排精神”,有时候训练很辛苦的时候,她就会想到,打排球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集体荣誉的一部分,就得老老实实坚持下去。
而在夺冠之后的采访里,郎平也解释了,所谓的“女排精神”,不是在赛场上灌给球员的鸡汤。
“而是每一次训练,我都是这样要求,要求她们努力,要求她们拼劲全力,要求她们团结,正因为平时训练是这样要求的,所以在场上比赛的时候,她们就可以做到。而不是说,平时训练很松懈,然后去到赛场上就一个劲叫口号,这是不行的。”
△因为赛后的采访并没有字幕截图,我只能用之前一段差不多意思的采访顶上

这种精神对比赛影响有多大?
你如果看了这几场中国女排的比赛,应该就会有感觉。
塞尔维亚、荷兰还有巴西,进攻都比我们强,但是她们的救球却没有我们积极。很多时候,她们的拦网队员看到相隔一米的球追不上就不追了,但我们的球员,隔得好远好远都冲过去,各种鱼跃,倒地,看得我泪奔好吗?
这是技术?这分明我们在技术不如人的情况下,用拼劲来顶上。

而郎平也承认,我们之所以每一次都能逆转,就是因为我们虽然技术不足,但是可以用作风,用团队来弥补。

比赛时积极向上,遇到困难时团结一致,这不是“女排精神”又是什么?

我知道,大家抗拒说“女排精神”,是因为说拼搏,说团结,说永不放弃,真的好像很low,瞬间回到80年代的感觉。
但是,如果你了解中国女排这30多年的历史,你就会明白,“女排精神”不是口号,不是精神胜利法,也不是在所有体育项目上通用的体育精神。
它是我们30多年的积累,是郎平所说的,每一天训练都要做到的“斤斤计较”“精益求精”,是朱婷、惠若琪看到不可能接到的球,依然会冲过去的本能。
这一切,都没有办法简单用“拼搏精神”来概括,也根本没有办法用那些大号加粗强调的“技术过硬”来代替。
再说了,你纯粹谈技术,不谈精神,也是压根不懂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为什么那么迷人?不就是因为有弱胜强,有逆转,有反败为胜吗?
无论哪一种取胜方式,赢的都不是技术最好的,而是那些最努力的,最拼的人。
对啊,单靠精神是不能获胜,但是如果没有精神的话,咱们就算有再好的技术,也没有能够让人热泪盈眶的中国女排了!

而这也是“女排精神”跟朋友圈里那些10w+鸡汤文最不同的地方。
鸡汤文就算有再多的阅读量,它说的故事都不是真的。
但“女排精神”不是。
30多年来,已经有无数的姑娘告诉你:
每天都拼尽全力生活的人,不是傻逼。
而是为了有一天,有足够的能量,可以逆转取胜!
比起天赋和技术。
我始终相信,努力才是普通人最容易成功的方式。
“我们打的是一种人类精神。”
——郎平
花痴女王|文

完整版花痴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

相关资讯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