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18:30:02   新闻资讯

揭秘奥运冠军骆晓娟的传奇故事:因为一枚硬币改变命运

Date-2023-11-13 18:30:02
新闻资讯
揭秘奥运冠军骆晓娟的传奇故事:因为一枚硬币改变命运:骆晓娟,原中国重剑队主力,一名道道地地的江南美女,她天赋秉义,早早成名,19岁囊括了世青赛个人和团体双料冠军, 2012年8月5日,骆晓娟与队友在伦敦奥运会团体决赛中为中国首次夺取奥运会上的击剑团体金牌。

要来讲述骆晓娟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两个关键点:其一,是一枚硬币。其二,是一则人生信条。

骆晓娟的家境并不好,爸爸妈妈是盐城市大丰县里的村民,父亲平常靠开拖拉机、耕地、打粮挣些钱,母亲则长年在建筑工地做体力活。
骆晓娟读五年级时,体育老师沈福明发现她不但个子高,而且双臂也比一般人长,觉得是个搞体育的好苗子,就建议她的父母将她送去练田径。童年时的骆晓娟虽然身高臂长,但却体弱多病,父母为了让她身体更强壮一点,便答应了沈老师,将骆晓娟送到了大丰市体校。

在田径组,骆晓娟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跑5公里,然后参加队列训练,训练都在10小时以上。骆晓娟曾试过没向教练请假就逃了回家,她哭着对妈妈说:“只要不让我到体校训练,让我干什么都行!”最后在母亲的劝说下,她还是回到了体校。

一枚硬币改变了骆晓娟的生活

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盐城市体校教练黄晓明去大丰选材发现了骆晓娟,小姑娘的命运从此发生变化。“当时,教练其实已经选完了在下楼,我是从外面上学回来,正好上楼,他看见我,觉得这个小孩还没有试过,就让我去试试,结果就选上了。”骆晓娟说,现在想来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人生的走向仅仅是一瞬间的抉择。
黄晓明出了一道难题,他站在考生前面近一米的地方,随手扔下一枚硬币,谁能接住就带谁进市少年女子击剑队。一连几个人,都未能接住。轮到骆晓娟了,黄晓明趁其不备,将硬币从手中扔出。眼疾手快的骆晓娟稳稳地接住。黄晓明又接连考了她几次,次次被骆晓娟抓住。黄晓明说,骆晓娟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手臂很长,双臂展开的长度比身高还长10多厘米,十分适合做一名击剑运动员。

这枚让骆晓娟和击剑牵手的硬币,代表的是骆晓娟的天赋。她身材修长、臂展惊人、反应奇快、运动反射神经发达,这些都是“老天爷送给骆晓娟的礼物”。

改左手半年夺冠

1996年3月,在黄晓明的组织下,盐城市建立了第一支少年女子击剑队,骆晓娟便是其中一员。

刚开始,骆晓娟是右手持剑,“小的时候,我也不懂左右手,所有人在做基础动作的时候都用右手,我也就用了右手。”她说,但事实上,骆晓娟和爸爸、爷爷一样,从小就习惯用左手,只是因为风俗的原因,女孩子吃饭改作了右手。
有一次,骆爸爸去盐城市看孩子,中午休息时大伙儿一块儿用餐。教练看见骆爸爸吃饭用左手,无意间一问才知道骆晓娟原来也是个“左撇子”,这让他又惊又喜,当即决定让骆晓娟改练左手。“我右手已经练了5、6个月,可以拿剑比赛了。”骆晓娟说,当时,她右手也使得不错,比其他孩子更早拿剑,也练得更好。
不过,事实证明教练的想法没有错,骆晓娟也确实在击剑上有天赋,改左手耽误的半年时间并没在剑术上体现出差距,小姑娘很快迎头赶上。1996年10月,骆晓娟夺得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少年击剑女子重剑项目的冠军,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说起那次夺冠,骆晓娟已经没了太多记忆,只模糊的记得比赛在徐州,自己比赛完后去医院打了点滴。“我小时候老生病,发高烧,我记得当时打比赛第一天还去医院挂水,因为怕吃药打瞌睡,都没敢吃药,抹了点清凉油。第二天打比赛时也迷迷糊糊的,最后打到冠军很开心,但感觉很晕,打完比赛后,回去赶紧继续挂水。”骆晓娟说。

这是骆晓娟职业生涯中的首个冠军,有关它的记忆是和病毒联系在一起的,而10年后,2006年世锦赛,骆晓娟和队友一起夺得团体冠军,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时,记忆中仍然有着药物的气息,挥之不去。

一帆风顺步青云

由于在省比赛中出色表现,一年后骆晓娟顺利入选江苏省体校,而从那时候开始,她渐渐懂得了比赛的含义。
“体校的管理特别严,而且必须在全国少年赛拿冠军,才有资格进入专业队,有正式的编制,那时候,才慢慢对比赛有了感觉,才意识到我是练的这个,不是玩,一开始感觉是在玩。”骆晓娟说。

懂事的骆晓娟在南京练得非常刻苦,加上本来天资不错,她进步更加迅猛,1997年的全国少儿击剑比赛中,她如愿获得女重个人冠军。1998年,拿剑仅仅两年的骆晓娟入选了江苏省击剑队,2000年,她又被招进国家队,这样的上升速度实在罕见。

“可能因为我是左手吧,当时大家都没有用左手,就我是左手,每次比赛,他们都讲我很怪的,而且我的动作其实不标准,有些随心所欲,所以不太好打。”骆晓娟谦虚地表示,她说那时候没有教练会觉得她能在全国比赛中夺魁。

进入国家队2003年世青赛问鼎

如果问骆晓娟,最激动的一次比赛是哪次?很意外,不是世锦赛摘金,不是亚运会夺冠,而是2003年世青赛问鼎。在此之前,骆晓娟在国内赛场也有不俗战绩,2001年全运会,她和全队一起获得女重团体银牌,2002年全国锦标赛,她更是率队获得冠军。
2003年4月,击剑世青赛在意大利卡塔尼亚进行,这次比赛云集了全世界600名剑坛新星,而骆晓娟无疑是本次比赛最闪亮的一颗,她夺得女重个人和团体的双料冠军。

“那时候比赛各个组都一起加油。”骆晓娟说,她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在场上比赛时,不少队友在下面齐声高歌为她加油,那种感觉特别棒。而当比赛夺冠后,国歌在这片场馆奏响时,她更是激动不已“那时候觉得国歌听上去和平时听的不太一样。”

而这次世青赛的夺冠更让骆晓娟对击剑有了新的情怀,“小时候,我觉得就是练击剑,玩一玩,没有真正的想过练击剑是怎么一回事,但慢慢的会喜欢上击剑,特别是那时候,因为自己升国旗奏国歌,感觉蛮自豪的。”

两次错过奥运

骆晓娟一路走来非常顺利,她一度觉得,只要自己想拿的冠军都能拿到,但从2000年进入国家队后两届奥运会她都错过了,这也曾让她灰心丧气,差点就此作别。
2003年,19岁的骆晓娟气势很盛,那一年,她拿到了世青赛,城运会,还有全国锦标赛、亚锦赛,总共七个冠军,这为她出征2004年雅典奥运增加了很大的筹码,但最终,她还是落选了。

“队里那时有五个人在竞争,四个大姐她们会在经验各方面比我强,而且配合的时间比较长,我因为还小,没有参加过团体比赛。”如今,骆晓娟已经能够非常冷静地分析一切,不过对于那时的她而言,落选很难接受,“以前我觉得拿冠军真的很容易,太容易了,只要我想拿到冠军基本上我都拿到了,一路都很顺,当时感觉就是能够参加。但没有竞争上,蛮心灰意冷的,真的感觉练不下去了。”

或许有了第一次落选的经历,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次无缘,骆晓娟淡定了很多。那届奥运会,女重项目只设了个人赛的角逐,每个队伍最多能派两名选手参加,而经过一个赛季的积分角逐,骆晓娟最终未能获得参赛资格。“感觉第二次心态好了很多,能接受了,我从2000年到国家队,这么多年我也没有休息过,当时也很想放松放松。”骆晓娟说。

世锦赛忍受阑尾炎巨痛立下汗马功劳

2006年都灵世锦赛,中国女重人才济济,李娜、仲维萍、张莉和骆晓娟都是当打之年,团体比赛中,她们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遭遇卫冕冠军法国队。队中年纪最小的骆晓娟打头阵,她以3比2单节领先,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随后,她在自己的两次上场中都发挥神勇,全场下来,她总共赢下13剑丢了7剑,为中国女重历史上首次夺冠立下汗马功劳。
那场比赛,人们记住了这位美女剑客的骁勇善战,但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后有着难言的艰辛。原来在去到都灵后不久后,骆晓娟就感觉胃部疼痛,呼吸不畅,后来疼痛愈演愈烈,医生诊断她患了阑尾炎。

“我并不知道阑尾炎是什么,当时医生也没说,就靠每天坚持,扎针,消炎。”骆晓娟说,那时候她晚上经常疼得睡不着觉,喘不上气,等到打比赛时,她还用护腰死死地裹住自己的腹部来缓解疼痛。
女重团体赛那天,骆晓娟从头打到尾,“在比赛场上的时候没有感觉,但下来的时候会很疼的。”她说,虽然队伍一路高歌猛进,自己也很激动,但由于肚子实在太疼,她始终不敢给队友加油,只有最后全队齐心豪取冠军时,她才冲了上去,和队友团抱在一起忘情庆祝。

不过,冠军带来的安慰只是暂时的,回到酒店后,骆晓娟立刻发现自己的腹部又开始剧烈疼痛。“那次还是中秋节,我吃了一点他们带来的饭,随后又去扎针了。”而当队伍回到北京解散,其他队友都相继返乡时,骆晓娟还独自一人在留在北京继续挂水。

伦敦奥运会终于圆了16年的奥运梦

骆晓娟原本打算2009年全运会后退役,但由于当时一批队员,包括李娜、仲维萍和张莉都离开了队伍,为了这个团队,她又重新回到队中。2010年广东亚运会上,骆晓娟在重压之下为中国击剑队挑落首金,2011年世锦赛,她和队友一起斩获宝贵的银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早早成名的骆晓娟在多年等待后,终于迎来首次参赛的机会。骆晓娟和队友在女子重剑团体决赛中以39比25逆转并大胜韩国队夺冠,这是中国首次夺取奥运会击剑团体金牌。
戴上沉甸甸的金牌,骆晓娟圆了自己16年的奥运梦,同时也完成了全运会、亚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大满贯”。

不惧人生低谷,坚信天道酬勤

这就是骆晓娟的故事:老天爷给了她远超常人的天赋,同样也给了她常人无法承受的坎坷职业生涯。骆晓娟笃信的人生信条是:“击剑如做人,老天爷会公平对待每一个人”。她坚信天道酬勤,她不惧人生低谷,所以她用她的坚持,走出了困境,书写了一段励志经典。

相关资讯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