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 00:30:01   新闻资讯

《夺冠》(暨《中国女排》)争议点全解析

Date-2023-09-18 00:30:01
新闻资讯
《夺冠》(暨《中国女排》)争议点全解析:(本文无煽情、无嘴炮,纯讨论剧情,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关于陈忠和

《夺冠》最大的诟病点莫过于该片对陈忠和的描述。陈忠和曾一度带领中国女排重回巅峰,但在电影中,不仅“重回巅峰”的戏份完全没有,二代女排人物也只剩下只鳞片爪(如郎平在会场联系的“亚文”,赖亚文是二代女排中的核心人物,电影中的她是中国女排助理教练)。

电影为什么没有陈忠和带领女排雅典夺冠以及二代女排的戏份,我将在下一个问题中具体解释;单就陈忠和来说,我并不认为影片的描述存在太大的问题。从戏份上来说,电影给了他相当多的镜头,如果不是巩俐这样的绝对实力派压得住场子,陈忠和的戏份都快压郎平一头了;从形象上来说,电影正面、充分描述了他与女排荣辱与共、在关键时刻退位让贤的内容,尤其是描述他离开教练岗位后仍主动帮助郎平、帮助女排走出困境,这已经不是敬业而是堪称“伟大”了,不知道有的观众是没看懂还是装作没看见?

2、关于电影主线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句——我们讨论的是剧情电影《夺冠》,而不是纪录片《中国女排》。既然是剧情电影,就必须强调戏剧冲突、讲究起承转合,而不能一股脑地把所有素材全都用上。

从80年代女排“五连冠”到里约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或者广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全都拍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电影主创遂采取了一个便于观众理解的逻辑,即早期女排“五连冠”树立女排精神——女排遭遇失败、郎平临危受命——重塑女排精神再度“夺冠”。这一主线简洁明了、冲突明显、也不违反公众认可的事实,即使是对电影不满意的受众,只怕也很难想出另一条更合理的主线。

每一位创作者都曾有过类似痛苦的经历:在创作过程中写出了特别精彩的片段,但最后却因为喧宾夺主而不得不舍弃。陈忠和带领女排重回巅峰不可谓不精彩,但如果放到电影中就可能会冲淡主线,大概率要被诟病“拍成了流水账”。

在观影时我曾想过——如果把二代女排夺冠那一段放在电影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过渡期作为背景介绍(比如剪进去几个当时电视直播镜头),效果会不会好一些?

3、关于体育技术

一部体育题材电影,对体育技术的描述是很重要的:描述太浅或者外行,电影就不够精彩;而描述太深了,非专业观众又看不懂。在这一点上,《夺冠》堪称此类电影的范本,其对技术细节的描述恰到好处,既能让观众感受到赛场上的惊险刺激、又不至于高一堆专业名词弄得晦涩难懂,完全碾压此前被吹爆的《摔跤吧,爸爸》。

此外,该片对体育科学的尊重也值得肯定。当吴刚扮演的袁伟民听说美国已经用计算机模拟比赛时,他第一句话是问“我们能不能搞一台”,这说明袁教练也希望中国女排能用上高科技;而在郎平回归后,她采取的队员选拔、数据分析、体能锻炼等新手段均从科学态度出发且取得了明显效果。电影没有一味强调“苦练”而客观描述现代科学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作用,这在同类题材电影中实在是难能可贵。

与之相比,《摔跤吧,爸爸》为了营造矛盾冲突,硬生生地把采用新技术的教练描述成大反派,反倒是远离赛场多年的父亲无所不能。当然,“新”不见得是对的、“老”也不见得就是错的,但《摔》几乎是把现代体育学校的培训方式贬得一文不值,这种逻辑值得商榷。

4、关于女排精神

我看到不少吐槽都说电影“硬凹”女排精神,没能很好地解释女排精神的传承;恕我直言,这或许并不是电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我们对女排精神的理解有些机械化。

电影明确讲述了时代变化对竞技体育的影响:80年代,女排夺冠引来举国欢腾;而现在,再激动人心的夺冠也不过是一群人狂欢一阵,声音喊大了弄不好还要挨邻居骂。这种变化也体现在女排运动员身上:一代女排鲜有考虑生计的,她们想的更多是如何夺冠为国争光;而三代女排个性化明显,电影中有人为了考大学而放弃了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第三代女排的成员(包括候选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发扬女排精神就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电影中,郎平把大家带回了漳州的训练馆,并通过对朱婷“为什么要打球”的追问引出了这一问题。最终,朱婷将个人成长进步、家庭生活幸福与为国争光相统一,从一个角度回答了女排精神“现代化”的问题,不能说完美,但也算是不错的解读方式。

5、总的来说

基于国民对中国女排的高度认可,《夺冠》从拍摄之日就引起非常多的关注。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种关注固然很好,却也提高了观众的期望值。每个人都希望电影能够展示出自己想要看到的“中国女排”,看不到或者看不够的时候自然就难免失望。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从这个角度说,这部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不错的电影反而受到诸多吐槽倒也并不冤枉。

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有实力的团队能拍一部以中国女排为题材的电视剧,弥补一下观众心中的缺失——当一代女排与日本决战,日方运动员个个有名字而中方没有;当90年代最知名的排球女将之一赖亚文几乎成了“工具人”;当电影草草落幕、观众带着遗憾离场……这并非是对电影的不满,而是我们对中国女排的关注和热爱。

相关资讯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