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3-08-03 06:30:01
新闻资讯
短道速滑中国队夺冠,但比赛使用的冰刀钢却需要国外进口?:
开头
出发、快速占位、控制与反控制、超越与反超越。
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成功夺冠,中国代表团冬奥首金也由此诞生。
在这样的赛道上,靠绝对实力比拼,上演速度与激情的速度滑冰,无疑是冬奥会中最刺激,竞争也异常激烈的项目。
想要获胜,除了运动员本身技术厉害以外,一些外部装备也起到关键作用。
比如参赛服装都要考虑风阻,上衣与裤子是连成一体的,这样可以绷紧运动员的肌肉,把阻力降到最小,从而大幅提高滑冰速度。
冰刀那更是核心装备,它的质量对运动员的成绩可以说有着直接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速滑运动员使用的都是"克莱普冰刀",这种冰刀只有前点与冰鞋固定连接,后点与冰鞋不固定,从而延长了蹬冰距离,提高了滑行速度。
但这种冰刀使用的钢,作为钢铁大国的我们,甚至都生产不出来,还需要从他国进口。
那么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冰刀钢,真的很难制造嘛?
冰刀钢
速度滑冰,简单来说就是以冰刀为工具在规定距离内进行的一种冰上竞速赛事,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十一、十二世纪的荷兰,从18世纪末开始逐步风靡于欧美国家,1924年男子速度滑冰才正式成为冬奥会比赛项目。
速度滑冰是在周长400米的跑道上进行,跑道由两条直线和两条180度的弧线连接而成,比赛追求的是谁的速度更快。
那么这个赛场上的运动员速度能有多快?
这么说吧,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大家都知道吧,他创造了百米9.58秒的世界纪录,如果换算成时速的话,大概是每小时37公里,而速度滑冰最快能到每小时60公里,妥妥的是博尔特的两倍。
而为了提升滑冰速度,速滑运动的装备也在不断发展,就拿冰刀来说吧。
一开始运动员使用的是传统冰刀,必须在蹬冰之后抬起冰刀才能更好地控制平衡,同时不会因为蹭到冰面而增加摩擦力,但这个动作增加了运动员不必要的做功,蹬冰的距离也受到限制。
这时候就有个叫纽斯·考宁的荷兰人就想,哎,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冰刀呢?于是他就发明了克莱普冰刀,最大特点就是后连接点是分开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在运动员脚后跟离地的时候,冰刀还是在冰面上的,避免正常冰刀滑行的时候收腿时出现的刀尖切入冰面,从而影响速度,这就可以节省运动员体力开销,提升速度。
1994年,这种冰刀率先在荷兰使用。据相关资料显示,所有改穿克莱普冰刀的运动员单圈400米最多提高一秒以上。
别的国家一看,我去!这东西贼好呀,于是纷纷开始使用,以至于后来的冬奥会中几乎人人都使用了这种冰刀,冬奥会纪录也被它刷新了20次。
制造难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冰刀肯定不是真正的刀,而是装在冰刀鞋底下的钢制刀状物。
既然提到钢了,这里给大家扑个冷水,国内高端冰刀的钢材基本都是从德国或瑞士进口,哎,中国不是钢铁大国嘛,干嘛还要从外国进口?
因为高端冰刀需要使用粉末冶金钢。
这种钢顾名思义就是钢水通过高压惰性气体或高压水雾化,得到的细小钢粉末,然后在高温、高压下压制成形,再经烧结而成的高速钢。
最大的好处,就是具有绝对的最佳滑速和耐磨损性能,非常适合专业比赛,比如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
虽然这三者运动使用到的冰刀不一样,比如速度滑冰更强调滑行速度,所以冰刀刀体长,刀刃更窄更平。
而短道速滑弯道急且多,所以冰刀的刀体会更短,从而减少冰面接触面积。花样滑冰强调灵活运动,所以冰刀前端带有刀齿,便于改变滑行方向。
但是它们都会用到高级别的冰刀钢。
这种钢国内是可以生产,但是生产不出来高端的。
专业冰刀是由软钢和硬钢两层组成,它们需要焊接在一起,国内生产的冰刀钢多点焊接不直,也没有相关矫正设备。
而且如果碳掺杂的多了的话,就会影响冰刀鞋的质量,当然成本也会偏低。而钢材用的好的话成本就高,一些小企业就不愿意使用。
其他品牌的钢材也不是不行,就是质地较软,有时候一场比赛下来,需要重新打磨三至五次。而使用这种刀钢,可以打完整场比赛甚至更久时间,才需要打磨一次。
所以无论是技术质量还是细节的品控等方面,国产品牌与国外高端产品都还有差距,只能从国外进口成品。
结尾
难道我们国内企业,不能自主研发出更好的冰刀钢出来?
可以是可以,但是这玩意不像芯片那样需求很大,它的市场也就仅仅是像冬奥会那样的专业比赛。
要知道冬奥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为了这个举全国之力搞个冰刀钢出来,市场效益不划算的,就像之前圆珠笔芯用钢的道理一样。
造这玩意还要准备设备,一年又卖不了多少,何必呢,圆珠笔笔头这玩意至少日常用的有那么多,造了也就算了,这玩意完全浪费人力物力啊。
很多东西中国是不愿意做,因为市场太小了,不值得做。
再者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西方起源并且推广,指定游戏规则,你用其它的器材设备需要按照组委会的审定标准来,所以会很麻烦!
还不如干脆直接买他们的指定品牌,也算是给外国小厂留一条生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