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3-08-03 18:30:01
新闻资讯
近半冬奥冠军出自七台河,一人功不可没,培养模式比谷爱凌更励志:文/江湖小舞
为什么是七台河?
随着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连夺两金,继续捍卫着自己金牌大户的地位,大家注意到全部队员出自东北的同时,有人却更加惊奇地发现,我国在冬奥会上揽获的金牌,竟然近半数与一个名为七台河的东北小城市有着直接关系。
在北京冬奥会之前,从盐湖城冬奥会大杨扬夺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两枚金牌,实现我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开始,总计获得了13枚金牌,其中多达10枚出自短道速滑,本届冬奥会截至目前获得的3枚金牌中,也有两枚出自短道速滑,1枚来自归化选手谷爱凌。
不言而喻,作为我国冬奥会的金牌收割机,短道速滑队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我们在奖牌榜上的位置。当然,本届冬奥会由于谷爱凌的出现,让我们有了在雪上项目取得突破的底气,她也不负众望,在出战的第一项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中,就拿下了金牌,在她参加的另外两个项目上,如果不出意外,金牌也是板上钉钉,可以说谷爱凌一人的表现就可以顶得上半个代表团。
不过,对于志在借助主场之利突破往届5枚金牌最好成绩的我们来说,在看好谷爱凌表现的同时,还得期待短道速滑队在接下来的金牌争夺战中再接再厉。
说到短道速滑,就不得不提在比赛中经常被解说员提到的七台河,这个位于东北边陲,完达山山脉西端,牡丹江和佳木斯之间的小城,为我们贡献了16枚冬奥会金牌中的7枚,取得冬奥会金牌零突破的大杨扬,一人夺得4枚冬奥会金牌的王濛,以及本届冬奥会混合接力选手范可新都是七台河人。
每年有4个月气温在零下20度,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开展各种冰上运动的七台河,之所以能在东北脱颖而出,成为短道速滑的冠军摇篮,离不开一个人的贡献,这个人就是孟庆余,原本是七台河煤矿一名工人的孟庆余从小喜欢滑冰,在1972年代表七台河参加运动会一举夺得1500 米、3000 米和5000 米3项冠军后,成为七台河市的短道速滑教练。
组队之初,没有训练场地,孟庆余就带领学生拿着大铁桶自己浇冰场,还一度到哈尔滨租场地训练。比起克服训练条件,具有战略性眼光的孟庆余早在1987年,就力排众议将七台河重点项目从之前的速度滑冰,转为尚未被列入冬奥会比赛项目的短道速滑,并且主攻女子项目,从而先人一步,培养出了张杰、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短道速滑名将。
孟庆余的战略眼光在当时奥运夺金为主导的人才培养大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至今,短道速滑仍然是我国在冬奥会所有项目中最具竞争力的一项,贡献了全部16枚金牌中的12枚,并从此前的依仗女子项目,到如今男女全面开花,孟庆余的贡献实属功不可没。
就像范可新夺冠后说的,希望以后有更多七台河的孩子能接上自己这一棒,如果你到七台河的母亲河倭肯河看看,就知道范可新所言不虚,那里的河面上全是滑冰的孩子。
诚如教授储殷在说到七台河的意义时所说,比起大家都在议论的谷爱凌妈妈培养她的这种精英模式,或许,孟庆余培养冬奥冠军的方式,才是真正属于普通人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