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5 12:30:01   新闻资讯

冬奥冠军谷爱凌在采访中说,中美年轻人差异之一在于修图,你认同吗?

Date-2024-01-25 12:30:01
新闻资讯
冬奥冠军谷爱凌在采访中说,中美年轻人差异之一在于修图,你认同吗?:憋装了,如果是换个人来说,肯定被喷一脸;如果换成国人喷美国,估计就是一场事件。

系统性的包装、曝光,不就是现在的谷爱凌么。

我倒是更喜欢那些平民冠军,看起来更有代入感和认同感。




七台河制造的冬奥冠军,与精英冠军谷爱凌




从1935年起,漫威就开始打造超级英雄系列IP。根据漫威迷的统计,在总共约5000个漫威英雄中,大约有40位作为主要英雄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成为全球青少年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而盘点他们的觉醒史,人们总结出:

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例如,我国中老年人最熟悉的超人(Superman),降生在农场,成年后在报社工作,接受老板的训斥,是典型的打工人;而蜘蛛侠(Spiderman)更惨,上学时勤工俭学,还做过外卖小哥送披萨,更接近于美团骑手。

相反,哥谭市第一富豪韦恩(即Batman),财富超过了800亿美元,整日闲得蛋疼,所以有功夫琢磨打击违法犯罪;而被迫继承家产的托尼·斯塔克,是全球最大的军火制造商,并制造出钢铁侠战衣、成为超级英雄Ironman。

嗯,大多数人都明白,钢铁侠的原型、全球首富马斯克这两天又霸屏了,因为他刚刚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甚至于,这一关于阶层跃升的结论过于真实,于是迅速出圈,成为接近真理的存在。被广泛应用于这两天沸沸扬扬的冬奥会体育圈热议。

——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争议与不适感。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正常的。因为:

真理啊,它总是赤裸裸。




7位冬奥冠军!七台河或成最大赢家

2021年2月,《光明日报》记者张士英在一期深度报道中说到:

在黑龙江省东部,一座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有了“冠军之城”的美誉。这里走出了张杰、杨扬、王濛、范可新……等10位世界冠军,曾15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世界级金牌173枚、国家级金牌531枚,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
而截至2022年2月10日,这个“冠军之城”又为中国冰雪体育增添了新的荣光:

在中国参加冬奥会以来获得的16枚金牌中,就有7枚来自于这个边陲小城。

这里是七台河,中国短道速滑之乡。







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之一,别称煤城,全市面积约6200平方公里。根据“七普“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七台河市常住人口仅为68.96万人。

七台河市的存在感很低,因为它以煤炭为主业,但生产规模不如鸡西,话题性又不如鹤岗。但2022年1月28日,多位七台河籍运动员唠嗑,甚至土生土长的中国香港冬奥选手朱定文,也以一口“杠杠的”东北话接受采访,并严肃地表示:

其实东北话呢,可以说是我们短道速滑的官方语言吧。












但我们还可以精确点,七台河东北话,才是冬奥会官方语言啊。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七台河短道速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孟庆余,以及七台河的特殊人文环境。

1969年,哈尔滨知青孟庆余落户到七台河煤矿,并于1972年1月代表七台河参加了合江地区冰上运动会,一举夺得速滑1500米、3000米和5000米冠军。以此为契机,孟庆余组建滑冰队,兼任主教练。

当时条件有限,滑冰队利用了煤矿子弟学校的天然冰场,每次训练前夜都要悉心浇水。孟庆余头脑灵活,利用爬犁和铁桶发明了浇冰车,可以有效节省人力,并且浇得更透彻。







但饶是如此,每次在最寒冷的时段(凌晨2:00-4:00)提前浇冰的教练们,依然冻得打哆嗦。

教练们辛苦,队员们也不轻松。滑冰队不是体校,根本就没有专业指导和补助,全凭借土法上马艰苦训练,教练们在旁边废弃的水泥房里烧柴火做饭,用米汤、鸡蛋汤补充营养。

理论上,全靠一腔热情支撑的滑冰队,是很难成为全民项目的。

但转机出现在1985年。在全国首届少年速度滑冰锦标赛上,滑冰队的张杰夺得5枚金牌,成为首位七台河体育大明星的同时,也一举打开了滑冰队的名头。

这一年,七台河有关部门会同矿务局进行部署,在当地中小学建设简易冰场,高水平苗子则送往孟老师的滑冰队。此外,孟庆余的滑冰队还吸引了周边县市优秀人才的加入。其中,就包括日后中国队的领军人物:

10岁的杨扬。

1986年,孟庆余根据国内外冰雪运动发展的趋势,提出把速滑队从大跑道训练转向专攻短道速滑项目。当然,这其中也和七台河市的实际情况有关:

当地冰场都是需要人工浇筑的小场(周长为111.12米),400米周长标准大道的建设与维护台费劲。
然而,这一歪打正着的“错位竞争”却弥补了国内冰上项目的空白,并获得冰上运动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的重点关注与支持。

在多次取得佳绩,但数度与奥运冠军失之交臂后,2002年,七台河冰场出身的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获得500米、1000米两项短道速滑冠军,填补了中国冬奥金牌的空白。







当然,七台河人最津津乐道的显然是王濛。

1994年,10岁的王濛被孟庆余招入新成立的少年短道速滑业余体校,在劝说矿工出身的王濛父亲时,实诚的孟老师是这样游说的:

现在(七台河)煤矿啥情况大家都清楚,适合女孩子的工作越来越难,不如拼一下,总归有个盼头。
而进入业余体校后,由于条件所限,王濛的冰刀还是教练私下解决的。

这就是2014年七台河探索“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前,该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的真实选拔与参与情况。

而相应地,当时接受训练的孩子们,能忍受枯燥、危险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

改变命运。

那么,什么是命运呢?一位曾参加过当地短道速滑培训的人士说:

奥运金牌当然是最高目标…但不整那些虚的,就是一级运动员呗,那玩意好使。
当2006年8月,55岁的实在人孟庆余因交通事故意外殉职后,体校教练、受训队员、家长们依然踏踏实实,艰苦训练。

各方媒体纷纷报道当地人们对冰上运动的热爱与自豪,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当鹤岗的困境被展示于大众眼前,人们恍然发现:

截至2020年底,七台河已有10支短道速滑训练队伍,在训运动员达400余名,是全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储备最多、最充裕的城市。
七台河的冬奥奇迹,源于生活。




顶流谷爱凌:天花板可以有多高?

在2月8日的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谷爱凌在最后一跳时,毅然选择了在正式比赛中从未尝试过的方向跳1620,而这超越自我、充满传奇性的夺冠,瞬间成为冬奥会事实上顶流中的顶流,没有之一。

我们为她欢呼,为她点赞;各大赞助商加大了广告推介力度,实属正常。

但有意思的是,随后掀起的一波营宣中,侧重点不在于她的竞技之路,反而更关注于她的混血身份、学霸人设、综合素质、言谈技巧。一时间让人怀疑走错了片场。

毫无疑问,谷爱凌属于精英阶层培养的跨国人才:

① 生活起居方面,她在昂贵的湾区有“打开窗户即面对旧金山大桥”的大房子、从8岁起每年打“飞的”奔赴海淀黄庄突击教育培训;
② 体育投入方面,9岁的小姑娘就获得了北京滑雪界的装备赞助,能够使用当时中国唯一的室内滑雪场及泡泡池,并且能够接受北大某校友群资助参加新西兰的全程训练……
据专业人士估计,这些年来,谷爱凌参加各项世界正式比赛,每年的保底训练费用就达到:

500万元。

这还不算林林总总的交通、食宿、装备。







当然,3岁就接受专业训练的谷爱凌是有天赋的。但不容否认,有一个北大毕业,在华尔街投行工作的Tiger Mom是多么幸运。在一定程度上,谷爱凌这样有能力坐拥中美两国顶级资源、并把中国粉丝和美国人脉的红利都纳入囊中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至少,有些同样在美国湾区定居的北美华人就坐立不安了,是他们最先掀起了关于中国国籍问题的大讨论。而谷爱凌的回答是:

中国和美国我都想感谢,体育让我们团结在一起,体育不需要和国籍挂关系。
我们在称赞谷爱凌高情商、极可能接受过专业媒体发布培训的感慨之余,不禁浮想联翩:

在人口众多、国情所限的中国,说不定就有冰雪天赋上佳的孩子一辈子没见过冰雪;正如不能排除存在骨骼精奇、帆船天赋绝佳的奇才穷其一生没见过海。




一些发散性思维

去年下半年,有一个问题曾经火遍各大论坛:

为什么钢琴之类的特长不再受青睐,取而代之的是竖琴、马术之类的生僻爱好?
一个高赞回复隐晦地表示:

因为所谓的素质教育,本身就是甄别特定人群的工具啊。
对于谷爱凌的讨论,我们从各论坛风向的改变过程中,可以清晰地感到: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是当前的迫切大事。

例如奥运冠军全红婵,在全天候疯狂训练的同时,把训练津贴偷偷寄给母亲治病,甚至没有去过动物园,夺冠心愿是吃辣条,玩抓娃娃机。

而上述短道速滑的小运动员们,其“理想”也是极其具体而朴素的。矿工的子女王濛、孙琳琳是为了找条靠谱的道路,鞋匠的女儿范可新,迫切的愿望是让全家从6平方米的住房搬出来。

因此,即使夺冠,他(她)们在接受采访时候也说不出隽永而深刻的金句。但他(她)们同样具有骄人的天赋和振奋人心的精神。

一句话,你更倾向于挑战极限的高门槛运动,还是磨砺自身的低门槛体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出身与周边环境。

正如你可以通过如下问题,大致推测出身边朋友家庭所处的阶层:

蜘蛛侠和蝙蝠侠,你更喜欢哪个?




全文参见: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相关资讯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