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12:30:01   新闻资讯

人物专访文章回顾系列之三十:李鸿江

Date-2023-08-24 12:30:01
新闻资讯
人物专访文章回顾系列之三十:李鸿江:【注:李鸿江,生于1953年,曾任北京体育局副局长。本文首次发表于2006年6月16日《中华英才》,作者:祁胜利】

李鸿江:为北京奥运培养高级体育人才

文·祁胜利

3月末的北京惠风和畅。走进首都体育学院(以下简称首体院),感觉这儿的春意似乎更浓,不仅因为柳褪鹅黄、池添鸭绿,更因为漫步井然有秩的校园,整洁的教学楼映入眼帘,微笑的脸庞和健美的身躯随处可见,好一派积极向上的面貌!

上午10:00,院长李鸿江教授准时在他的办公室接受我们的专访。他听了我们的感受一点也不奇怪:“很多校友、朋友也经常这样说:‘几天不来又变了,变得越来越漂亮啦’。”也许是工作太忙练出的高效率,也许是搞体育的人反应都不慢,有时不等我问完,他就开始回答问题了。的确,对于首体院李鸿江应该最有发言权,因为除在日本工作、留学近5年外,53岁的李鸿江已经在这里辛勤工作了29年。

办国内国际大赛 支持全民健身

2006年3月21至26日,“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在首体院大学生体育馆(以下简称大体馆)举行,世界级台球高手悉数亮相,精彩场面层出不穷,不但场场座无虚席,而且据负责直播的中央电视台统计,预赛复赛阶段全国有1.2亿人收看,四分之一比赛开始到冠军争夺战更吸引了3亿中国观众;另外55个国家和地区也进行了转播。26日决赛当天,国际台球联合会主席罗德尼·沃克专程来到北京,一到赛地他就不住地夸赞:“前面的比赛我是在欧洲看的,比赛水平高,组织安排到位,这个场馆也非常标准、漂亮,所以我一定要亲眼看看!”

台球比赛对场地的要求极为苛刻,比如地板质量要高规格,台球桌面须绝对平,灯光角度得特别佳。世界台联官员曾对北京的多个体育场馆进行考察,他们几乎每个角落都要测量,最后他们惊喜的发现,大学生体育馆最符合比赛要求,就连贵宾接待室、运动员休息室、练球室、媒体采访间、转播车等也全部到位,在台球领域最具权威的英国人也禁不住“very good!very good!”的赞不绝口。

比赛圆满成功的背后是一代首体院人在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实际上,首体院自1990年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篮球比赛以来,先后成功承办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第七届全运会篮球比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05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数十项赛事。

李鸿江认为首体院举办赛事有三个有利条件:“首先学院地处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其次我们的场馆设施是一流的,在1990年启用的北京市各体育馆中,大体馆称得上是目前管理最好、设备最先进、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第三是经过多年实践,我院已经形成了一支精于赛事管理的队伍。”

2004年,首体院首次独立承办了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接待、比赛、安保、后勤、宣传、商务开发、市场运作等各方面都非常成功,开创了大学独立承办赛事的先河。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下,首体院又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赴境外成功申办了2005年羽毛球苏迪曼杯赛和明年8月份举办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

依托于大型赛事,首体院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2001年8月,首体院承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志愿者们通过刻苦的训练,担任了开幕式的护旗手和大运村的升旗手,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了方便参赛人员就餐,首体院仅用了40天时间就在大运会运动员村附近的北校区修建了可供3000人同时就餐的设施。志愿者们不辞辛苦,负责比赛的送餐工作,由于送餐及时,食品安全卫生,志愿者们受到了组委会以及参赛人员的一致好评。比赛结束后,首体院志愿者受到北京市政府的表彰,时任市长的刘淇同志称赞首体院“能担大任,能办大事”。之后,首体院又先后承担了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第二届中国网球公开赛以及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等许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志愿者工作,这群活跃在比赛场地上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已经成为赛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鸿江介绍说:“目前我们在培养赛事志愿者方面已经总结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可以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承办大赛之余,首体院还积极配合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保证日常教学和训练任务之外,学院各场馆常年对社会开放。李鸿江说:“针对广大群众的健身需要,我们于2003年成立了场馆中心,整合资源,有效利用,取得了加乘效果。现在每到晚上和周末,来场馆健身的人络绎不绝,既有效利用了我院的场馆资源,也让学院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窥时顺势更院名 拓宽办学领域

首体院的前身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1999年,李鸿江由党委副书记转任行政副院长,主持全院工作(因院长由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兼任)。当时,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逐步齐全,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其综合办学实力已基本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为我国、尤其是北京市的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良好赞誉。然而居安思危,李鸿江等院领导意识到,如果仅满足于培养师资,道路将越走越窄,学院必须乘势而上,抓住机遇,以适应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的现实。

于是李鸿江和其他院领导、各系主任等学院骨干开始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充分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我国教育事业、体育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学院办学优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认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这一校名,已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院未来的办学方向、功能定位和培养目标,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将为学院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创造新的发展契机。他们的想法很快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师生的肯定和拥护。2000年8月30日,“首都体育学院”正式揭牌,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出席仪式,其中贾庆林同志是第一位莅临市属高校的北京市委书记。仪式结束,李鸿江陪同贾庆林等领导视察学校,并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和发展思路,给庆林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他当天下午去另一所学校视察时,还多次提到首体院。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次更名对学院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首体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大力拓展办学功能,提高办学层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现已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学、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与体育新闻四个新专业,李鸿江说:“我们正在积极思考,不久还将陆续开办体育休闲、残疾人体育、体育经济等新专业。”一系列新专业的开设,使首体院由过去培养单一的体育师资转变为培养高素质的学校体育人才、社会体育人才、竞技体育人才、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体育科研人才五类人才,以体育学科为主,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体育院校。

首体院还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2004年,和澳大利亚联合开设了全国第一家得到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的体育赛事管理MBA,旨在为北京以至全国培养高水平的赛事管理人才。该研究方向包括12门课程,澳方教师负责9门。首批70多名研究生包括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各区县体育局的官员,今年7月即将毕业,他们学到的崭新的理念知识有望在2008年奥运会组织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更名也为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各学科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科特色。在继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也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支持专业。课程建设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篮球》和《田径》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全国14所体育类单科院校、200多所综合大学的二级体育学院共有10项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而首体院一家就获得了其中的2项。同时,李鸿江主编的田径教材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精英桃李遍五洲,欲求四大突破

作为全国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首体院已为北京乃至全国培养了近3万名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体育科研人员。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跆拳道冠军的罗薇,就是地地道道的首体院大学生。北京三高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李连江也是首体院毕业生,他培养的队在世界中学生比赛中获得过冠军。历年来北京市评选的优秀体育教师中,首体院占到了90%,全国评选的优秀体育教师中,首体院占了5%。还有很多在校期间并不显山露水的学生毕业后“一鸣惊人”,李鸿江随手给我们举了个例子——3月初,美国耐克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晓平来首体院签交流合作协议,并捐赠600双耐克鞋,陪同他的就首体院的两名毕业生,王晓平介绍说:“他俩的英语棒、能力强,工作很出色。上次我们的一个团去意大利都灵,派从没去过那里的他们去打前站,虽然只提前一两天到,但安排得非常好,整个团都特别满意。”

李鸿江介绍说:“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我们办学的路子更宽了,学生规模也在扩大,1996年硕士生才20几个人,现在增长了近20倍,本科生则比6年前翻了一番。”而随着外国青年愈加热衷汉语以及武术、气功、养生等中国传统体育,加上口耳相传,首体院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超过两百人,原来仅限于韩国和日本,而这几年欧美国家的留学生数不断增长,已经上升为一个教育层次。李鸿江说:“我们有不少教师曾是武术、跆拳道等项目的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对待留学生,我们总是尽最大可能提供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他们既强调规范,又注重人性化管理,所以中外师生的关系很融洽。”今年首体院将成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争取把留学生教育做得更好,为推广中国文化做出新贡献。

今年是首体院跨越之年,李鸿江希望取得四大突破——

第一是努力申请争取早日成为博士授予单位(现在只是联合培养单位)。

第二是今年7月首体院将迎来50华诞。“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是首都体育学院的校训,更是首体院人精神内涵的体现,近年来首体院不断拓宽视野,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全国体育学院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借此契机,首体院将进一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三是建立功能完善、条件优良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几年,计划建设一座1.5万平方米的留学生公寓和一个教学训练综合馆,而列入奥运会五个项目训练的训练场馆如大体馆、游泳馆、田径馆也将于近期开工修缮,届时,首体院的学生住宿、教学、训练条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中心绿化广场的建设、南北校区的统筹规划以及凤凰岭新校区的建设也将大大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

第四是通过教育部10月进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是学院50年来从办学理念、功能定位、教学质量、办学特色、管理水平等方面接受的最全面的检验。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要求,首体院将抓住机遇,突出“独立举办大型赛事和专业学科建设,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优势,力争在教育部的评估中达到优秀。

揣情度理揽贤能 施行精兵政策

首体院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该院这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学术水平高、敬业精神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在师资引进、培养、建设上首体院同样积累了宝贵经验,而李鸿江在这方面可谓是“求贤若渴,惜才如宝”。

由于学院领导的重视,近几年来首体院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有了明显的改观,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46.5%,教授、副教授已成为学院教师队伍的主体;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44.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9%。首体院的学缘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善,由校外取得最后学历的教师达到了71.1%。

首体院在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目前体育院校人才流失普遍严重相反,首体院5年来共引进博士8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是什么力量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加盟首体院?李鸿江自豪地总结道:“首先是学院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他们,更最重要的是我们保证为引进的人才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总之大家有多大才能,学院就搭多大的舞台。”

藏龙卧虎纳精英 实施阳光工程

在招生方面,首体院的原则是“不求大,但求精”。近年的招生规模本科生保持在每年不超过700人,硕士生则为120人左右。不但吸引了陶璐娜、杨凌等奥运冠军来学院攻读硕士,而且与北京体育局合办竞技体育系,每年免试招收30名运动健将来学习,包括篮球名将巴特尔、焦健等。

由于学院办学社会声誉好,全国每年报考首体院者非常踊跃,学院本科录取率在6:1左右,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为9:1左右。尽管如此,首体院始终坚决杜绝多收费和乱收费的问题。李鸿江说:“我们一直严格按照教育部、北京市制定的相关政策执行,公示收费标准,哪怕多收1元钱,也可以举报。”

当今社会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兴奋剂这颗毒瘤也在孳生蔓延,甚至大学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了招考的公平性,这引起了首体院的高度重视,2005年全国体育专业单独招生考试前,李鸿江问招生办能否搞兴奋剂检测,回答是“能,但每检测一例的费用高达4000元”。李鸿江等学院领导经过认真地思考,最终决定在运动训练专业招生中增设兴奋剂检测内容。5月,在国家体育总局检测中心的帮助下,首体院在全国体育高考中首次实行兴奋剂检测,结果在抽查的30多例中,查出了3例,取消了他们的入学资格。今年高校招生日益临近,李鸿江表示,首体院不但将继续检测,而且将扩大检测范围,全力做好教育部要求的“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招生没有水分,全力保证高校招生的公平、公开、公正。

瞄准北京奥运会 力争最大贡献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日益临近,首体院紧紧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早在2002年,他们便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北京-悉尼高级体育人才培训中心”。悉尼科技大学曾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培养了几乎所有人员,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培养了70多名奥运赛事组织的人才,在国际体育界颇有影响。目前,60多名首体院中青年教师、北京市体育局相关处处长、体校或训练基地的负责人都参加了该培训中心的培训,李鸿江说:“北京奥运会前我们还将再办2期培训,结业总人数将超过80人。”

首体院还承担着向2008年奥运会提供体操、柔道、跆拳道、足球、水球等5个比赛项目训练场地的任务,国家将投资5600万元用于训练场馆的修缮,首体院场馆设施将更上层楼。

基于首体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决定将“北京奥林匹克学院”设在首体院,这无疑将为培训奥林匹克教育师资、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加强奥林匹克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出贡献。

北京奥运会教育新闻中心也将设在首体院,并势将成为一大亮点。李鸿江憧憬着将来藉此建设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荟萃世界各国的奥林匹克教育精华。

首体院还会同北京体育大学为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编写了一套奥运会培训教材。作为主编之一,李鸿江向我们介绍:“教材类似于科普手册,包括奥运会28个大项比赛的起源、主要规则、发展状况、明星等各方面的中英文介绍,观众可以拿着去赛场,便于更好地欣赏比赛。”

追求上进成才早 最爱棒球运动

李鸿江1953年9月生于河北,1972年进首体院学习田径,1975年毕业后留校,在田径教研室工作。1983年到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任教两年,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李鸿江在异国眼界大开,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了解到很多信息,为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1985年返回学院, 1987年再度自费公派到日本体育大学深造。1990年回国返校,先后担任宣传部长、运动保健康复系副主任、体育系主任。1994年任学院党委副书记。2002年正式成为院长,并兼任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李鸿江说:“我院和北京体育局互为依托、关系密切,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都是为了体育事业。”

作为体育学院的院长,李鸿江自然酷爱体育运动。李鸿江上大学时就喜欢打棒球,现在是中国棒球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棒球协会主席,而北京猛虎队已经在全国联赛中取得三连冠。技痒的时候,他就去看比赛,2005年在北京举行中美棒球对抗赛,他下场开球,左撇子的李鸿江很专业的挥棒动作,令广播员和在场的官员大为惊讶。

相关资讯

相关案例